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通化市政务服务大厦投入运营

2023-03-15 20:22:52

来源: 通化发布官方号

2023年3月15日,通化市政务服务大厦正式投入运营,新址位于通化市东昌区“官道一品”,分塔楼办公区和新政务服务中心两部分,新政务服务中心整合一市两区(通化市市本级和东昌区、高新区)3个政务大厅及12个分厅进驻。

多年来,通化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“放管服”改革,致力于打造高效便利政务环境,聚焦民之所望,改革所向,在进一步推进企业群众办事“只进一扇门”,政务服务“一门通办”上打出“组合拳”,以有品质、有温度的服务满足办事企业、群众的多样需求。政务服务大厦建成运营,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”的有力举措,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,是具有本地特色的“三一三无”“五通六办”的“通·通办”服务品牌的又一次升级蝶变。至此通化市政务服务迈入“1+4+N”的新发展阶段,即一个首创、四个前列、多项突破。


(资料图片)

“一个首创”:在全国首创一市两区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模式

通过进一步深化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务”“收受分离”改革,积极争取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的支持,对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进一步配置优化,打破地域、部门、层级限制,在收件受理和出件发证两个环节实行“化学整合”,实现从“找部门”向“找政府”转变、从“找市里、找区里”向“找综合窗口”转变。目前,一市两区涉及的企业开办、公安综合、社保医保、不动产登记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794项政务服务事项,均由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统一接件收件、一市两区部门分类办理、综合窗口统一出件发证,真正实现一市两区企业群众只进一扇门、只找一个窗、最多跑一次。

“四个前列”:大厦规模、事项、功能和接待能力均居全省前列

政务服务大厦建筑面积5.57万㎡,共入驻一市两区81个部门、1044名工作人员,2674项政务服务事项进厅,进厅率96.6%。其中新政务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.72万㎡,设立8个服务岛、2个总导办区以及休闲咖啡吧、24小时自助等服务区等;塔楼集数字产业孵化园、集中办公区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、城市综合指挥中心(城市大脑)等多功能于一体,着力营造环节最少、材料最减、效率最高、服务最好的一流政务服务环境。

“多项突破”:在精细化管理模式和便民化服务举措上均得到进一步突破

一是一市两区政务服务一体化监管

通过建立健全考核管理、政务服务、现场管理、技能业务、综合管理、党的建设、职责流程等七大类48项制度,对一市两区进厅部门、事项、人员和综合窗口行政办事员,实行“日考核、月累计、季通报、年评比”的一体化考核监督管理模式。

二是启动运行“一件事一次办”

在办件量大、企业和群众需求迫切的高频事项,开展流程优化再造,通过充分发挥一市两区政务服务融合优势,将企业和群众需到多个部门、经多个环节办理的高频事项整合为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,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。

三是一市两区审批专用章统一管理

设置行政审批专用章集中保管室,落实首席事务代表制度,审批印章由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管理,一市两区审批部门不再单独管理行政审批专用章,接件、审批、用印三个环节完全分离、相互制约,形成闭环。

四是推行“政务服务流动车+帮代办+上门办”服务机制

设置帮代办服务窗口、政务服务流动车,聚焦重点项目、重点企业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需要和“老、弱、病、残、孕”等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,梳理发布帮代办服务事项清单,通过“上门办”“延时办”“预约办”“无休办”“一次办”“网上办”等方式,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。

五是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

将各进驻部门党员统一集中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党支部管理,遵循“分类积分、量化考核”原则,实行以分类为基础,量化为依据的加分管理体系,年度内累计得分作为考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管理制度,切实让党员干部争当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“扛旗手”。

下一步,通化市将以大厦建成运营为契机,积极创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,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,持续打造本地“通·通办”服务品牌特色,在营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上不断出实招、硬招,为市场增添活力、为企业松绑减负、为群众提供便利,切实让改革成果惠及企业和百姓。

通讯员:谢亮 王晓红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