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陵的内部构造对每一个考古爱好者都充满了诱惑性,70万平方公里的陵墓面积,谁也不清楚下面到底埋了哪些宝物,书籍,甚至说他可能成为解开春秋战国,以至商朝某些历史秘密的一把关键性钥匙。不过呢,考虑到文物保护问题,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对秦始皇陵大规模开采了。
但是聪明的中国人就想啊,既然人是无法进去了,那我们用科技产品,比如爬坡机器人,试飞无人机。在封土中开个孔,将机器放进去,进行远程操控不就好了,而且借助无人机上的摄像机可以了解到秦始皇陵的内部构造。而这也并不是无端猜想的,这有理论依据。
封土下面存在中空面积,为无人机下墓提供可能性
(资料图片)
虽然秦始皇陵禁止开采,可现代仪器早就对整个封土内部进行了扫描,考古专家们早就掌握了皇陵内部的结构,并且通过三维立体图建模出来。他们甚至可以肯定在秦始皇陵封土下200米,存在建筑物的可能。
而且通过热成像技术,专家惊讶发现封土下方存在热度的异常。这些我们先不管,如果真能将无人机送入秦始皇陵内部,他的实施成功可能性存在吗?我的答案是:有点难!
无人机谁来操控,面对漆黑的墓内环境,文物保护问题
利用无人机勘探的先例在国外已经存在了,国外考古爱好者就曾对埃及金字塔进行了勘探。当时在秦始皇陵就有点行不通,首先埃及金字塔都是泥砖,无人机等物件磕碰对整个金字塔损耗极小。而秦始皇陵是未知的领域,文物无数,就连史书中记载的暗器机关都具有研究价值,万一无人机触发了千年前的文物机关,那无疑是考古界的一打损失。
其次谁来开无人机?谁来承担损伤文物的责任?这两个问题很重要,谁也无法确定无人机下去一定不会损失文物。这是摆在主张挖掘秦始皇陵的人的第一座大山!
秦始皇陵内部结构只是猜想,真实情况错综复杂!
哪怕车技再精湛的老司机面对不熟悉的路段,也得谨慎驾驶!秦始皇陵墓下结构仅仅只是理论上的。真实的情况很复杂,根据考古学家的假设,皇陵内部分布着数十个地宫,墓室等各种建造。而这些建筑经历了千年时间的摧残,有些可能已经出现了掉落,开裂的情况。
这样一来无人机的通行之路就充满了荆棘障碍,动一动可能就会让老旧的木梁坍塌,这是考古学家根本不敢毛线的!这就是第二座大山。
在封土上开孔超200米可能吗?就算可能也不敢实施
前面也提到了,要将无人机送入秦始皇陵就必须开孔。而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,秦始皇陵至少再封土200米之下。开孔200米放入无人机这可能性大吗?个人感觉根本不可能,挖深200米肯定会有地下水涌出,而且就算能成功,放下去了,那墓室内的水银蒸气以及大量氧气涌入的问题怎么解决呢?
汞蒸气如果泄露出皇陵,那就会产生巨大的悲剧。同理大量空气涌入地底,改变了秦始皇陵内部的气体结构,对文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这些都是不可预料的。
这三座大山如果不解决,无人机勘探皇陵的可能性几乎为0!感谢大家阅读完此篇文章,喜欢的点点关注,我是徐说史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