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(乘联会)发布的最新数据,3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58.7万辆,同比增长0.3%、环比增长14.3%;今年1-3月,累计销量则为426.2万辆,同比下降13.4%。
其中,SUV细分市场的老牌“强者”几乎都有所下滑,“带电”的新能源车型则仍然在持续走高。如果抛开特斯拉,当月销量排行榜的15位“选手”中仅有6位来自合资品牌,其中还包括了宝马X1(参数|询价)、X3和奥迪Q5L(参数|询价)这样的豪华品牌车型。
(资料图片)
特斯拉又到“结算季”,但比亚迪“没在怕”
对特斯拉每个季度末的“习惯性疯狂”,咱们早已见怪不怪。几乎每到3、6、9、12月,这个品牌似乎都会“集中统计”销量数据。
所以,若单看3月的SUV销量,特斯拉Model Y(参数|询价)确实领先了比亚迪宋(参数|询价)14000多辆,但前者数据的“含金量”显然不够。
这一点,从今年1-3月的总销量也可见端倪——虽然Model Y在3月“领先”14000余辆,但其第一季度总销量却远远落后了比亚迪宋近50000辆,后者则以141415辆的单季总成绩傲视群雄。
不仅如此,比亚迪旗下“王朝系列”(宋、元PLUS、唐)的三款SUV几乎每个月都能悉数入榜,这在国内汽车市场也几乎是史无前例的表现。
回想鼎盛时期的哈弗H6(参数|询价),虽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量奇迹,但却只能“一枝独秀”;至于长安CS系列,除了CS55(参数|询价)难得能进入榜单之外,也一直是CS75(参数|询价)在“孤军奋战”。
更为“恐怖”的是,随着比亚迪一系列“冠军版”车型上市,价格进一步拉低的唐也许会有更加“疯狂”的表现。
合资品牌被豪华品牌“蚕食”
纵观当下的国内SUV市场,合资品牌正感受着空前的压力。在中国品牌与豪华品牌的“夹击”之下,日系、德系SUV的销量正在一步步萎缩。
显而易见,中国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已经改变,“中国制造”的产品力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信心。
回想之前,如果有20万元左右预算,我们几乎会选择“无脑冲”合资品牌紧凑级SUV。但时至今日,在比亚迪和一众中国品牌的带领下,消费者面对20万元及以内价格区间时,差不多都会首先考虑是否新能源车型?有没有足够的纯电续航能力?
另一方面,豪华品牌虽然尚未过多在“新能源赛道”发力,但凭借其仍然较强的溢价能力与品牌力、以及不断下探的售价,早已“侵入”了传统合资品牌紧凑级SUV的高配车型价格区间——如此一来,市场为后者所留下的价格空间和购买范围无疑已十分有限。
笔者在上月就曾说过:留给合资品牌车型的“江湖交椅”已经不多。从3月的销量数据来看,这样的趋势已更为明显。
【车动力说】中国品牌的崛起,并非在“一瞬间”完成,而是从“低质、低价”到“高质、高性价比”的成功蜕变——面对这样的进阶,消费者自然愿意用真金白银投出自己的那一票。
关键词: